佑三故事

王佑三先生的一生
 
 
时间追溯到1963年,对于整个医学界来说,显然医学的很多主张已经成熟,尤其对于二战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抗生素来说,更加意味着它的春天已经来到,因为青霉素(盘尼西林)等抗生素的应用,已经给当时的医学界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果,更是让整个医学界为之乐观起来。。。。。
 
可是对于刚刚开始从事医学研究的王佑三先生来说,这不仅仅意味着他的医学研究刚刚起步,更意味着他将走出一条注定艰辛而又不平凡的路!因为在那个年代,他竟然提出:如果人类再肆意的使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话,最终人类将毁灭在自己所发明的药物下。同时他提出:原始本无医、传宗亿万年,创立了他的平衡医学:靠挖掘、调动、提高和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治病,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才是疾病的真正解决之道!
 
同时,在1967年,当他刚刚发现抗生素的抗药性和耐药性达到38%的时候就预言,未来将有超级细菌问世,这一观点,直到44年后的2011年4月7日,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超级细菌后,才让我们如梦方醒!
 
 
 
当他在大自然中观察到植物,如枣树被敲打或者剪枝可以获得丰收,蚯蚓切断可以再生,人得过天花就可以获得终生免疫的时候,他提出:机体受馈于合理的刺激,免疫功能产生或被加强!人体自身存在着强大的自我防御、自我修复、自我完善的功能,如在必要的时候,采用特别的方法,把这些功能调动出来,很多疾病可以不药而愈!这也恰恰印证了二十一世纪,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箴言:最好的医生是自己!
 
 
 
 
与其说他是医学专家,医药专家,试验专家,不如说他是一个杂家,在他的书房里,没有像样的书架与书柜,却有不同一般的藏书,一本本早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、人体解剖学、生理学、化学、化工、病毒学、制药工艺等16开本大厚书,被他读成松松垮垮的样子,书内画满了红道道、蓝道道,还有纠正错误与添加新内容的眉批。像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出版的《寂静的春天》,由两位美国学者写的有“内部发行”字样的《只有一个地球》等书,都被他读得稀巴烂。尤其让人惊讶的是1978年由日本出版的书籍《气的思想》也在其中。看来,王佑三的关注不仅在医学方面,他的视野早就盯在整个自然生态的平衡上。如果他单纯关注医学,从医学到医学,跳不出医学窠臼去思考医学问题,他也许就不会有医学上的创新与发明。
 
 
 
 
作为一名医生,王佑三不仅有自己发明的药物供他临床使用,而且在诊断上,他也身手不凡,只要一个病人在他面前一坐,他稍作询问与检查,往往就能做出准确诊断,有时甚至只是看上一眼,就能说出病人有什么症状,病了多长时间,吃了些什么药,甚至在当时的农村,他竟然能准确的判断x光片中的病情,让人感觉他神了,其实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。当时,王佑三所在的县城全县只有一个会看x光片的医生,为了学会这一方法,他不定期到县医院的周边,捡拾当时病人随处丢掉的片子,然后拿到看x片医生那里请教。我家的这个亲戚得的是什么病?是他唯一的请教理由,时间久了,医生很纳闷,便问:“你家怎么那么多亲戚?你到底想干什么?”于是,王佑三合盘说出了自己是‘赤脚医生’想学看X光片的想法,医生很感动,每次遇到特殊的片子都给他留着。。。。。
 
 
 
 
比起他在药物研制上的才华,他的医术真是算不上什么。围绕着药物研制,他真的可以称得上试验大师与制剂大师,他的试验设计充满智慧,别出心裁,做得漂亮。如:为了观察机体对异物刺激所产生的反应,看机体如何调集力量攻击与吞噬异物,他曾把人体结石埋藏到动物皮下与肌肉内。我们都知道,人体结石离开人体后是很容易破碎的,如何让结石不破碎,把相同体积的结石埋藏到动物的不同部位或者不同的动物体内呢?在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,他用猪骨头熬出一锅浓汁,也就是一锅胶水,把一颗颗菜籽大的人体结石在里面滚一下,冷却后表面一层胶质就不易破碎了。
 
 
 
 
为了观察人体修复能力的加快与减慢,他做了这样的试验并记录如下:1970年3月10日上午,在助手的帮助下,在本人的左季肋后背阔肌偏下稍外侧,不做严格的消毒,用一定量的石碳酸,涂擦灼伤面积5平方厘米。当天下午8点,灼伤处奇痒,全身皆感不适。到了半夜,灼伤处突起一个大于5平方厘米的水泡。用刀将水泡割破,将水放出,减去水泡上游离的薄皮,用脱脂药棉拭去创面水液,做一般包扎处理。
 
次日凌晨,创面痛甚,到下午体温上升到39度,全身恶寒。
 
第3日,病灶表面有黑色结痂,四周充血,水肿区扩大到15平方厘米,体温为38度,感染发生了。
 
第4日,症状大减,体温恢复正常。
 
以后,不断以撕痂给予刺激,以延缓创口愈合,到一月后的4月14日,伤口面积为6平方厘米,深约4毫米,四周有充血的硬边。这时,一切刺激停止,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,严密消毒,外敷无毒凡士林纱布,固定待愈。
 
5天后,创面开始缩小,但不十分明显,只是小硬边已经开始明显吸收。又过了3天,创面缩小到5.8平方厘米。又过3天,创面缩小到4平方厘米,同时,创面被新鲜的肉芽组织填满。又过3天,创面只剩下3平方厘米。再以后,创面缩小速度逐渐减慢,越来越慢。
 
第二次试验,创面恢复情况与第一次相同,呈慢--快--慢规律
 
他的严谨性还表现在,类似这样的试验,他在自身做了6500多刀,乡亲们描述说:他的腿已经变成褐色的了,呈蜂窝状,像麻袋片一样的感觉,摸上去疙疙瘩瘩,从大腿根到脚踝处,连4指宽的好皮肤都见不到。
 
 
 
 
王老当时抢救的36名喝农药患者无一人死亡。当时在农村,很多妇女由于在家里生气,遇事想不开,就喝农药,通常当时在其他地方救治的就死亡了,而经王老抢救的无一例死亡。
 
原因是:王老的门后永远有三样东西,一个是胃导管,一个是催吐剂,一包是红糖。当患者喝过农药后,会有人专门跑来送信,这时王老就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好了。患者一来,王老立刻给患者催吐,由于没有专业设备检测患者吐出的呕吐物的农药含量,王老就用手接着,并放在嘴里去品尝,直到确信没有农药残留为止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平时我们看一眼别人在吐,都本能的觉得恶心,甚至也不自觉的吐出来了,更不要说用嘴去尝呕吐物了。所以当时家人很不理解,王老就问家人,你知道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吗?视患者如自己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的医生就是好医生!他不仅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他不但免费抢救患者生命,甚至是连抢救过来后,想买点药他都不会卖,直接送给患者一包红糖就让回家了。他奉献的事迹得到了广泛认可。为此,在1985年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《乡村里飞出个金凤凰》报道了王佑三先生的事迹。
 
 
 
王佑三所有的研究都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
 
1)、1963年,王佑三先生开始从事医学研究,用自己的身体做了6000多次试验。
 
2)、1965年,佑三软膏(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)问世;
 
3)、1969年,珍宝岛事件,王佑三先生捐出佑三软膏;
 
4)、1981年,在对越自卫反击战,王佑三先生亲自派人将佑三软膏送往云南马立坡猫耳洞战场,解决药物紧张和战士们“烂裆病”的问题。
 
5)、1984年,王佑三先生用“佑三软膏”申请“诺贝尔奖”。
 
6)、1986年6月25日,《新闻实践报》介绍王佑三先生二十多年来,为数千人的一个自然村,减免药费的惊人事实。这个“药”就是佑三软膏。
 
7)、1987年7月,国防部长张爱萍为“华夏一号外用药”(即佑三软膏)的科研工作给予关心并做出重要批示。
 
8)、1988年8月27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台用38种语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:中国首先提出并发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超级药物--人体细胞潜能激活剂!
 
9)、1989年10月、1990年1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达文件,为王佑三发明的“华夏一号外用药”(即佑三软膏)进行了技术鉴定,并作出“具有发展新型药物的科学评价”。
 
10)、1993年,王佑三先生研制的产品在中国首届老年人用品博览会上,在全部7枚金奖中独占3枚
 
 
 
 
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谁会想到一个救了无数人,研发了神奇药物的人会早早的离我们而去呢?而他的离世竟然是重金属超标是正常人的500倍。他做的大量的埋藏试验,把铜沫、铁沫,甚至是10公分长的铁丝全部埋藏到腿里,直到他的身体不能代谢出去!
 
孙思邈所著之《备急千金要方》第一卷中,谈到大医精诚,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,第一是精,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,认为医道是“至精至微之事”,习医之人必须“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”。第二是诚,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,以“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”感同身受的心,策发“大慈恻隐之心”。
 
而今,一代大医王佑三先生,把一顶崇高的服务大众的桂冠授予他,一点不过分,多少个寂寞的长夜,或大山宁静,窗前一轮明月,或山风呼啸林涛阵阵,一盏孤灯陪伴他直到天明。
 
如今,他走了,倒下了一个伟大的生命,但他用生命所创立的平衡医学至今已经生机勃勃,他的发明将和一个高贵不灭的灵魂联系在一起,和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密不可分!这就是对人类生命的深切关怀!
 
他的精神永远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,是永垂不朽的医学准则---为道者,以救人危,护人疾病,令不枉死为上功!